Workflow
杜绝“开盒”乱象 需要打出社会治理“组合拳”
中国青年报·2025-04-03 10:31

近期一些引发舆论热议的"开盒"事件,让网络暴力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 这种行为的违法性质,并不存在争议。根据民法典,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基本权利,涵盖私人生活安 宁、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 他人的隐私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 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对照上述法律规定,"开盒挂人"的做法,显然突破 了红线,理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情况,按照《关于依 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需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已成年的当事人可能面临 数年有期徒刑。但是,面对"开盒"事件中的未成年人,基于其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可以获得"从宽", 并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甚至免除治安处罚,结果很可能只是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开盒"不仅让当事人深陷网络旋涡、精神紧张痛苦,人身财产也处于极不安全的境地,"点到为止"的惩 罚,又怎么能起到震慑作用,让犯错者、潜在的违法者"悬崖勒马"呢?根据法律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