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进入多维角力阶段,中国企业“内卷”挑战加剧,海外市场成为关键突破口,企业应加速海外“突围”,并以稳健供应链体系和灵活市场策略应对潜在风险 [1] 汽车产业“内卷”破解之法 - 汽车行业企业应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1]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现状 -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滑2%;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33.7GWh,占总出口量的67.8%,累计同比增长5% [2] - 内需增速放缓,产业链加速外拓,储能电池“卡位”海外,企业注重提升海外产业竞争力 [2] - 回收渠道不稳定、金属价格波动等影响后端企业经营信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国家标准发布打破废料难回收困局,便于产业以回收利用促进全球化布局 [2]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美推动产业政策同时构筑贸易壁垒,要求中国企业提升合规应对能力并加速技术输出 [1] - 欧盟拟禁止当地废电池及黑粉出口,中国企业需考虑布局欧洲以外资源回收加工地 [2] - 美国升级对外政策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通胀削减法案》限制含中国产电池组件车辆享受税收优惠,叠加最新对华动力电池关税形成双重市场准入壁垒,2024年本土产能规划达380GWh,中企在美项目受阻,市场增量由日韩企业主导 [2] 海外市场机遇 - 资源主导型地区如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吸引中国企业开发布局,可降低成本并打通拓展欧美市场战略通道 [1] - 东南亚制造业基础雄厚,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已初步布局,到2035年企业销量将实现更大突破 [3] - 南美洲国家以矿产开发为主,政府推动产业本地化与价值链延伸,巴西、智利等国借力可再生能源政策红利和基建升级催生储能市场机遇 [3] 建议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依托亚洲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镍锂资源加速海外布局 [3] - 企业关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链配套,聚焦电池技术升级与储能赛道拓展 [3]
业内人士建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 加速海外“突围” 破解“内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