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争相炫技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1] - 国内首台多机协作通用人形机器人"小麦"拥有42个自由度,双臂搬运负重20公斤,全身负重40公斤 [3] - 机器人"伯虎"展示江南文化,"旺达"20秒完成汉堡制作,"Wanda"可精准完成倒可乐等指令 [5] - "灵巧手"反应时间10毫秒,配备16个自由度,四指抓握力25N,拇指握力35N,单手负载15kg [8] 应用场景展示 - 具身智能机器人覆盖工业生产、家居、商用、医疗、康养、智能建造、安防应急等多样化场景 [6] - 安防机器人"ANDI"承重200kg,越障10cm,爬坡30°,瞬时涉水10cm,最大速度6KM/H,已用于城市执法巡逻 [10] 苏州产业生态布局 - 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273家,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企业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 [12] - 家用服务机器人集中在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工业机器人本体集中在昆山市、吴中区、工业园区,医用机器人集中在高新区 [13] - 苏州市计划到2027年培育3家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企业,年产量超1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300亿元,支撑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