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夯实保障
经济日报·2025-04-04 05:53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诸多权益保障和服务关爱问题,应秉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理念探索解决路径 [1][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情况 - 新就业形态指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劳动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全国新就业群体总量达8400万人 [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劳动关系界定不清、薪酬与社会保障不足、工作环境复杂等问题,影响职业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2] 管理维度措施 - 强化制度建设与规范引导,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关系标准,优化工伤认定流程,加强对平台企业监管 [3] - 平台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内部合规建设,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杜绝不合理用工行为 [3] 服务层面措施 - 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提供精准岗位信息对接服务 [4] - 健全培训机制,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专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4] - 优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渠道 [4] - 建设服务阵地,为劳动者提供便利服务 [4] - 加强法律援助,建立专门机制,提供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