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搜索文档
2027年底新型储能装机将超1.8亿千瓦--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9 13:08
"十四五"时期以来,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新型储能作用 日益凸显。9月15日,我国首个区域储能调峰体系在江苏建成。该体系整合了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抽水 蓄能科学调配、电动汽车接网备用等多形态储能调峰技术,能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 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已超1.56亿千瓦。同时,随着超1亿千瓦的新能源并网, 白天光伏发电量大时用电压力低,傍晚光伏发电骤降时用电压力急剧攀升。"这种陡升陡降的负荷特 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仇晨光表 ...
2027年底新型储能装机将超1.8亿千瓦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9-29 11:13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 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 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以来,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新型储能 作用日益凸显。9月15日,我国首个区域储能调峰体系在江苏建成。该体系整合了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抽水蓄能科学调配、电动汽车接网备用等多形态储能调峰技术,能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已超1.56亿千瓦。同时,随着超1亿千瓦的新能源并 网,白天光伏发电量大时用电压力低,傍晚光伏发电骤降时用电压力急剧攀升。"这种陡升陡降的负荷 特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 ...
累计增速转正,8月份增长超20% 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
经济日报· 2025-09-29 10:41
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不同规模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企业利润明显加快。前8个月,分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中型、 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1.5%,较前7个月加快1.1个、0.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降幅较前7个月 收窄4.6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5.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利润增 长3.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较前7个月加快1.5个百分点。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状况有所改善,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20元,为2024 年7月份以来首次当月同比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3%,同比提高0.9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表示,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的背景 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企业 竞争秩序,为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从三大门类看,前8个月,制造业增长7.4%,较前7个月加快2.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 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加快5.5个百分点;采矿业下降30.6%,降幅收窄1.0个百分点。 ...
中秋国庆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56
预计"双节"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人数将超过2.19亿人次,将创历史新高,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 万列,平均每天发送旅客1825万人次。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吴德金表示,铁路部门将统筹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资源,动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实 时分析铁路12306售票大数据,及时安排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做好铁路畅行码、便捷换乘、互联网订餐 等在途服务,加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服务,努力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熊杰介绍,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民航市场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920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6%,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单日客流可能会达到或者超过暑运的历史最高峰值256万 人次。民航局指导航空公司科学做好航班计划,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运力供给,假期期间全国日 均计划执行航班1.89万班,同比增长3.3%。鼓励航空公司开发通程航班、航空快线、空铁联运等产品, 丰富旅客出行选择。 在确保航空安全方面,民航局指导相关生产运行单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排查安全隐患,严格执行 工作标准,确保运输飞行的绝对安全。同时,假期空中游览等航空娱乐飞行活动也会增多,民航局将强 化"行业+地方"联合监管,从严查 ...
中经评论:突破“知产”到“资产”瓶颈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资产评估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 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通知,强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规范管理,提升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运 用和保护能力。 提高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科学性、准确性,能够推动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充分释放。对资产评估行业来 说,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道路上,知识产权评估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结果的可 信度、公信力。此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资产评估执业准则——知识产权》,从基本遵循、操 作要求、披露要求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进行规范。此次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明确 了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措施,特别是强调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执业行为、加强评估监督管理和自 律管理等,显示出政策和监管层面对完善、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 相较有形资产,知识产权的评估往往难度更大,资产评估机构专业水平、能力必须过硬,不能"拍 脑袋""大概齐",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按照监管要求,资产评估机构承接和执行知识产权资 ...
清退“沉睡”就诊卡体现民生温度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当然,清退门诊预交金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由于部分就诊卡办理时间较早,患者登记信 息已变更或联系方式失效,甚至卡片遗失,退款工作难以顺利推进。不同医疗机构在退款流程、所需材 料及办理时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因信息不对称给患者造成新的问题。此外,对于老年群体或不熟悉 智能设备操作的患者而言,线上退款存在一定障碍。 针对这些挑战,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更新机制,建立更完善的电子 健康档案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应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退款标准的统一 化、规范化,制定清晰易懂的退款指南,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同时,还应考虑到特殊群 体的需求,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窗口,提供人性化退款服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秋旸) 近日,安徽多家医院发布清退门诊预交金公告,全面清退"沉睡"就诊卡及其余额。举措虽小,却充 满民生温度。 门诊预交金制度最初旨在提升就医效率,优化就医流程。患者预先存入资金,就诊时直接扣费,简 化缴费流程并缩短排队时间。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它逐渐演变为一些医院缓解现金流压力的工具。清 退"沉睡"余额并非简单的退款操作,而是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
莫让临期食品变问题食品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临期食品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如果界定模糊、销售无序,其结果将是消费者吃亏,商家失信, 市场失序。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工作指引和风险提示,通过界定标准、明确标识、限量备 货,精准施策,着力保障临期食品安全。上述工作指引聚焦临期食品界定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明确不同保质期食品"临期"界定标准,指导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通过设置销售专区、优化食品标识、及时 处置过期食品等方式,加强临期食品管理。这是市场监管的优化,也为食品安全筑牢了防线。 长期以来,临期食品界定缺乏统一标准,让消费者心里没底。一些商家将其与正常食品混售,不标 识、不提醒,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到临近过期的食品,甚至有商家涂改日期销售过期食品。 更有一些不法商家将临期过期食品涂改日期后销往食品安全管理薄弱的农村地区,威胁消费者健康。只 有明确了不同保质期食品的临界点,让监管有据、经营有法、消费可知,才能从制度层面堵住临期食品 变为问题食品的漏洞。 近年来,我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折射出理性消费和反对浪费观念的日渐深化。市场要有 序发展,必须守好安全底线。治理临期食品乱象,关键要让规则长出"牙齿"。商家要守住底线,不 打" ...
深挖文化底蕴破解千城一面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强化科技支撑。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库车智慧旅游建设仍处于起步 阶段,应加快建设"智慧文旅大脑",整合预约、导览、支付、反馈等功能,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服务。进 一步推进数字赋能,利用VR/AR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开发线上云游平台,构建龟兹文化数字馆藏,利 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表现力和传播力。还可开发基于AI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根据游客兴趣、停留时间 等数据,智能规划游览路线,为产品优化和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加快产业协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单兵突进,而是应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文旅+", 促进文旅与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 供给。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旅游带建设,与周边地区共建旅游环线,将分散的文化景点串珠成链,形成规 模效应;加强与线上旅游平台等主体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开展精准营销,不断开拓客源 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耿丹丹) 深挖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同质化是许多地方面临的共性问题。游客之所以容易"来了就走、走了就 忘",是因为当前许多景区仍停留在观光游览层面,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游客体验感、互动性不 足。为 ...
彭波:美英科技协议价值几何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日前,美国与英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以深化两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战略合作。这一协议标志 着美英"特殊关系"在科技领域的升级,但此番升级究竟能为两国科技产业发展带来多大助力,仍有待观 察。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重点在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和民用核能等飞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合作。比 如,双方称该协议将帮助美英两国在全球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政府在9月16日发布的一份新闻 公报中称,微软、谷歌、英伟达、OpenAI等美国顶尖科技公司承诺将斥资310亿英镑(约合420亿美元), 用于提升英国的AI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涵盖数据中心、计算机芯片以及AI算力等。 对于这样一份"重磅"协议,市场反映不一。一方面,有分析认为,协议构建了从设计到制造的替代 供应链,将减少美英两国对他国的技术依赖,增强两国技术实力。特别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份协议可能 为民意支持持续走低的现任政府带来急需的经济提振和政治资本。若协议承诺的巨额投资能够顺利落 地,将向民众展示政府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能力,成为稳定执政、兑现"重建英国"承诺的有力 支撑。英国政府公报已表示,在相关投资带动下,英格兰东北部地区将成为新的人工智能增长区,有望 创造 ...
抢单大战…传三星2纳米砍价 挖台积墙脚
经济日报· 2025-09-29 07:23
半导体迈入二纳米制程世代之际,业界传出,三星近期喊出二纳米报价每片两万美元(约台币六十万 元),低于台积电牌价三万美元(约台币九十万元),相当于打六七折抢市,争取英伟达、高通、特斯 拉等下单,要挖台积电墙脚。 台积电二纳米将如期于下半年量产,手握苹果、超微、联发科、高通等大客户订单,应用领域涵盖智慧 手机芯片和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等高速运算领域。三星目前二纳米仅供自家手机处理器使用,业 界分析,三星为放大经济规模,二纳米降价抢单,希望能争取台积电主要客户上门分散投片。 相关降价消息并未获得三星证实。业界分析,台积电二纳米将迈入量产,产能供不应求,先前已传出要 涨价,如今三星逆势发动价格战,开出降价第一枪,再次点燃先进制程抢单大战战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