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联重科通过全球化、多元化和数字化三项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外业务和新兴业务占比提升,有望告别周期性影响 [2][31] 全球化 - 2020年詹纯新将其定为“出海元年”,抛出“航空港 + 地面部队”直销模式,改变层级架构贴近海外市场 [2]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233.8亿元,营收占比超50%,利润贡献超60%;预计2025年占比接近60% [2][12] - 推进全方位全球化转型,包括组织、战略、研发、制造到市场,采用“航空港 + 地面部队”战术,数字化建设形成闭环 [10] - 目标是移植直销体系到海外,虽存货压力大但毛利率高,海外业务占比从2022年大幅提升 [12] - 预计2025年底海外员工超一万名,占员工数量1/4至1/3 [13] - 海外业务发展计划是三年后营收达一百亿美元 [3] 多元化 - 中联智慧产业城投建于2019年,建成总部科研大楼及四大主机智能工厂,打造多元化产品中央厨房 [16][17][19] - 新兴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高空机械、土方机械、农业机械营收占比分别超15%、14%和10%,海外市场增速高 [20] -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和电动化应用支撑多元化战略,如农业机械研发新能源控制系统 [21] - 多元化布局平复周期影响,新业务带来更大想象空间,有机会再造一个中联重科 [23] 数字化 - 2014年开始投入数字化建设,用于财务、管理和生产线,詹纯新定两条规矩 [26] - 数字化体系支撑直销体系“端对端”和生产定制化,能掌握设备状态和维修信息 [27] - 工程机械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基础,2024年推出两款样机,今年将发布多款并建设训练场和仿真平台 [25][27] 告别周期 - 2013年行业增长失速,中联重科业绩下滑并在2016年首亏,开始搭建数字化体系重构财务、业务体系 [30] - 2022年行业进入新周期,公司未出现大幅业绩波动,首席财务官称已逐步实现“去周期化” [30][31] - 詹纯新认为公司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掌握关键能力能在周期变化中稳住阵脚 [31][32]
中联重科,告别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