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可视化是关键环节,数据只有看得懂才能用得上,文章从实际业务出发系统讲解可视化相关内容 [2] 企业需要的可视化工具 - 企业在不同业务环节需不同类型可视化工具,不能一刀切,按用途分为BI分析类、实时运营类、协同与项目类、流程可视化类、智能辅助类、用户行为分析类 [4] - BI分析类典型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用于多维数据分析等,用户为管理层等 [5] - 实时运营类典型工具如阿里DataV、百度Superset等,用于实时查看订单量等 [5] - 协同与项目类典型工具如飞书表格、Trello等,用于项目甘特图等,用户为产品、项目经理等 [9] - 流程可视化类典型工具如Celonis、阿里宜搭流程图等,用于把实际流程图谱化,用户为流程优化团队等 [5] - 智能辅助类典型工具如Power BI + Copilot、Looker Studio + AutoML,用于趋势预测等,用户为高级分析师等 [9] - 用户行为分析类典型工具如GrowingIO、神策分析等,用于行为路径等,用户为增长团队等 [9] 可视化的应用场景及价值 - 战略层用经营分析看板等,发现问题与机会,辅助决策 [8] - 运营层用实时监控等大屏,快速反应、优化流程 [8] - 业务层用销售漏斗等,明确目标、及时调整 [8] - 协同层用项目看板等,提高效率、责任清晰 [8] - 用户层用行为路径图等,优化体验、提升转化 [8] - 流程层用流程图 + KPI时间线,减少卡点、压缩周期 [8] 让可视化真正“有用”的要点 - 把数据讲成故事,而非指标堆砌,如将投诉量等指标串成有逻辑因果的链条 [8] - 多视角仪表盘满足不同人群,老板看总趋势等,经理看团队KPI等,一线员工看待处理任务等 [11] - 强化交互能力,支持筛选、下钻、联动,鼓励业务人员自主探索原因 [14] 可视化推动运营优化的原因 - 让问题显性化,使隐藏的流程卡点等“一眼可见” [13] - 决策更快速,高层看图上趋势就能拍板 [15] - 责任更清晰,可视化进度图 + 指标归属让协作有方向感 [15] - 组织更聪明,长期数据可视化留痕可沉淀经验 [15] 企业用好可视化的建议 - 数据统一,打通底层数据中台 [15] - 场景驱动,从真实业务场景出发 [15] - 角色定制,不同层级看板各有侧重 [15] - 持续优化,看板随业务演进 [15] - 培训推广,让“人人用数据”成组织文化 [15]
数字化转型不能只讲系统和数据,可视化才是推动企业运营优化的关键一环
搜狐财经·2025-04-07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