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股份作为综合性集团,虽股价与内在价值背离,但“价值重估”逻辑已现,其“低估值+高股息+强韧性”组合有投资吸引力,市场或重新审视该公司,当下估值洼地或是投资黄金窗口 [1][13] 低估值、高分红承诺,市值提升及穿越周期的逻辑支撑 - 2024年公司市值累计上涨27.5%,但内在价值未充分体现,PETTM仅3.8,较行业中位数估值有50.53%差距 [2] - 公司控股多家上市企业,部分上市控股子公司市值之和达10135.44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公司当前市值2400亿港币 [2] - 市值提升空间大的原因包括紧抓政策利好、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提升资本市场沟通质效 [4] - 公司分红政策是港股标杆,上市十年累计分红超1200亿港元,近三年股息率约7%,2024 - 2026年分红比例三连跳 [5] 业绩韧性,多元协同打造“护城河” - 2024年公司业绩稳健,营业收入7528.7亿元,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582.02亿元,同比增长1.1% [6] - 金融业务是压舱石,2024年收入占比37.37%,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4.3%,金融科技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7] - 实业板块通过“焕星 - 造星 - 探星”行动推进产业升级,2024年归母净利润163.52亿元,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8] 第二曲线的“造星计划”,未来增长引擎已清晰 - 2024年公司科技投入252亿元,投入强度3.34%,连续两年超3%,获多项科技奖,有效专利突破9000项 [9] - 2025年初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多领域,金融板块算力节省超30%,部分检索效率提升50%,实业领域增强科研生产能力 [9] - 公司通过“造星”行动布局新兴产业,旗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在管基金规模超3000亿元,孵化科创企业超1000家 [9] -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磐石行动”打造创新平台集群,放大“科技 + 产业 + 金融”协同效应 [9] 发力“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强化跨境金融服务的护城河 - 2024年公司海外资产规模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占总资产比重9.6%,海外收入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幅21.8% [11] - 工程承包领域海外业务增长显著,中信建设新签合同额增长3.2倍,新生效合同额增长1.8倍,中信重工海外订单增幅超80% [11] - 公司海外业务覆盖约16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布局立足“港澳”,深耕“一带一路”,拓展发达经济体市场 [11] - 在“一带一路”沿线新签生效合同额同比增长75%至307亿元,签约多个重大项目,部分项目通车 [11] - 公司巩固在“港澳”金融竞争优势,延伸“科技—产业—金融”创新生态至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 [12]
穿越周期的价值堡垒,解码中信股份(00267)金融实业双轮驱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