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旨在建立全链条监管框架,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公平、交易效率与市场稳定,以促进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1] 程序化交易市场现状 - 程序化交易已成为国内证券市场重要交易方式,截至去年4月约占A股交易金额的29%,其中高频交易占比约为60% [1] - 程序化交易在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与流动性的同时,也暴露出技术优势集中化带来的公平性挑战,算法交易的高频化与策略趋同化可能放大市场波动 [1] - 曾有量化私募机构利用程序化交易在极短时间内密集卖出大量股票,导致股价指数短时快速下挫,引发市场对监管规则适配性的关注 [1] 海外成熟市场监管实践 - 在交易行为监管上,美国和欧盟要求使用电子标识符区分算法交易与人工交易,欧盟还要求对高频交易程序进行仿真测试 [2] - 中国香港地区要求程序化交易机构为每种算法制定应急预案,德国采用以订单而非账户为单位的精细化监管方式 [2] - 美国构建了全面的交易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包括综合审计追踪系统等,实现对程序化交易的自动化、智能化监管 [2] - 多个海外成熟市场形成了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紧密配合的协同监管体系 [2] 国内监管新规与进展 - 此次发布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并细化了四类异常交易行为 [2] - 新规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具体事项作出了细化规定 [2] - 监管正朝着精细化、专业化迈进,将程序化交易监管提升到新高度 [2] 未来监管优化方向 - 未来监管可从强化交易行为监管、加大数据监管力度、提升协同监管强度三个关键方面发力 [3] - 建议建立算法策略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控指标,落实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并为高频交易者配置专属识别代码 [3] - 建议在程序化交易领域引入数字沙盒监管机制,要求机构对算法进行备案审查并开展压力测试 [3] - 需完善程序化交易数据报告制度,要求报告更深层更详细的交易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化监管系统 [3] - 应推动形成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相互衔接的监管网络,明确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各主体职责,并完善立法及处罚措施 [4]
【头条评论】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 护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2025-04-11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