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挖“人工智能+金融”潜力
经济日报·2025-04-11 05:53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构建金融大模型并应用于金融服务场景,提升服务精准度和用户体验,行业变革尚处早期,未来潜力大,多家银行已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应用落地 [1][6] 金融科技投入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分别达285.18亿元、249.7亿元、238.09亿元、244.33亿元、114.33亿元 [1] 构建金融大模型 - 建设银行以通用开源大模型为底座,经预训练、微调等建成服务全集团的金融大模型,截至2024年12月末适配16个版本通用大模型,形成16个版本金融大模型并应用于业务场景 [2] - 中国银行强化算力支撑,集团算力规模达6.27万台服务器,云平台总体规模达3.8万台服务器;夯实数据基础,集团数据湖存储规模超29PB,“数据纵横”平台推广全覆盖,统一数据平台用户规模超24万户 [2] - 民生银行加强引进、培养数据智能等人才,与华为等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或开展联创合作,以提升企业级支撑能力 [3] 提升服务精准度 - 工商银行实现大模型在20多个主要业务领域规模化应用,落地场景超200个,结算金融领域引入人工智能顾问使客户咨询响应时间节省79% [4] - 建设银行在授信审批领域,金融大模型可将工作时间压缩到分钟级别,还能自动生成财务分析报告;服务个人客户时,将大数据与金融大模型结合,使客户经理营销类数据分析时长从平均30分钟缩短到平均5分钟 [4] - 邮储银行在手机银行打造“陪伴式数字员工”,将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客户旅程融合,推进“AI + 金融”建设;民生银行将知识纳入统一体系管理,为员工提供一站式智能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使用智能搜索检索知识的员工超1.5万人 [5] 行业发展规划 - 中信银行制定“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规划”,以业务全面智能化为目标,推进垂直行业模型研发,重点打造投资研究等领域应用 [6] - 农业银行发布“人工智能 +”创新实施纲要,以2025年年底、2027年年中、2029年年底为节点推进任务落地,打造八大智慧领域,落地“人工智能 +”全域应用能力 [6][7] - 建设银行重视大模型技术安全合规与价值对齐,减少“大模型幻觉”问题,持续推进金融大模型建设与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