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定位为"全家人的衣橱、鞋柜",主打低价服装百货超市,商品涵盖服饰、鞋帽、家居用品、零食等非生鲜品类 [5][15] - 采用薄利多销策略,通过"百店同采,千厂直供"模式降低采购成本,直接与厂家合作减少中间环节 [15][16] - 选址策略为"好地段,差位置",选择核心商圈的地下楼层以降低租金成本,如北京双井店位于富力广场B2层 [16] 产品与价格策略 - 服装类商品价格显著低于市场水平:帽子6-29元/顶(竞品约60元),短袖25元起,外套29-89元,套装/西装100-200元 [5][8] - 实施多层次价格策略:日常低价基础上设置限购商品(如2元/双拖鞋)和每日4个时段的秒杀活动(部分商品5折) [10] - 存在价格分层现象:白牌商品价格优势明显(如9.9元/斤零食),但部分知名品牌商品维持正价销售,某些白牌厨具/玩具价格甚至高于电商平台 [15][20] 消费者画像与购买行为 - 核心客群包括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年轻女性(25元短袖)、儿童家长(100元以内童装)、老年人(几十元老年服装)及实习学生群体 [6][8] - 观察到典型消费场景:4位实习女生单次购买3件以上服装,年轻母亲选择低价易弃型童装,老年人偏好高性价比基础款 [6][8] -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认可"所见即所得"的实体购物体验,部分认为款式老旧不如线上同类产品 [12] 运营现状与挑战 - 商品结构问题:女装多为均码/L码,对非标准身材覆盖不足;存在疑似大牌仿款产品,可能引发知识产权风险 [11][12] - 质量把控待加强:出现秒杀商品开线等质量问题,部分商品做工粗糙影响用户体验 [13][14] - 新店客流培育中:双井店人流量尚未达预期,显著低于昌平等外环门店,店员坦言初期可能亏损 [17][18]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反映消费降级趋势:一线城市高生活成本推动低价零售需求,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降低 [21] - 对标电商竞争:商业模式与拼多多、淘工厂等相似,但通过实体店提供"筛选"价值规避线上购物质量不确定性 [12][21] - 面临传统商超竞争:同地段物美超市等对手在部分品类(如零食)通过促销缩小价差 [15]
5毛的袜子1块的碗,“穷鬼超市”万客来都是谁消费?
36氪·2025-04-13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