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月金融数据释放多个积极信号 权威人士: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外溢影响仍需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13 20:10

文章核心观点 3月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信贷需求回升推动贷款增长好于预期,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增多等因素,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上行,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未来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货币政策举措将继续有效落地以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1][2][3] 社会融资规模情况 存量 - 2025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1] - 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同比低0.7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1%,同比高1.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5个百分点 [1] 增量 -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251亿元,同比少4729亿元 [1] 货币与贷款情况 货币 -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与上月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月末上升了1.5个百分点 [4] 贷款 - 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较上月末上升了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0.32亿元 [4] - 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0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44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66亿元 [4] 信贷需求回升原因 企业方面 -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提升,制造业PMI达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大项目增多 [5] - 全国性银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加快,贷款需求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67% [5] 个人方面 - 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小阳春”有关,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 [5] - 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3月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体翻番,提前还款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有较大缓解 [5] 消费方面 - 各地区各部门出台提振消费措施,政策效果显现,消费者更有意愿增加高品质消费,金融系统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 [6] 政策方面 -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去年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扭转社会预期,行业环境改善,企业投资意愿回升 [7] - 宏观政策协同效应增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多地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7] 未来经济与政策展望 经济形势 - 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3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速在10%左右,房地产市场延续回稳态势,市场信心明显恢复,市场机构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在5%左右 [8] 政策应对 - 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 [8] - 人民银行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未来各项货币政策举措将继续有效落地 [9] - 中国人民银行从政策立场、调控方式、政策工具和沟通机制四个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明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化数量目标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政策沟通力度 [9] - 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明确,有足够空间,将择机降准降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