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农贷款增长 - 2024年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超40%,增量突破万亿元,增速12.3% [1] - 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3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513.19亿元,增幅8.16% [1] - 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545.72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25% [1] - 光大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183.6亿元,比2024年年初增加201.48亿元,增长6.76% [2] - 招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10.41亿元,较2024年年初增长19.85% [2] - 2024年四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增加3.38万亿元 [3] - 农户贷款余额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增加1.38万亿元 [3] - 农业贷款余额6.36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增加5753亿元 [3] 金融服务创新 - 农业银行出台城乡融合发展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加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4] - 建设银行打造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涉农金融服务模式,深化粮食安全、水果、蔬菜等场景建设 [4] - 建设银行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开展合作,推进整县模式、龙头企业模式、经销商模式、特色菌类模式 [4] - 玉林市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通过银税互动机制推动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6] - 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淳安县茶叶市场融资服务方案,综合采取信用、组合担保等多种形式精准授信 [6] 数字金融发展 - 农业银行搭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截至2024年末平台入驻机构26.4万户、服务用户超650万、覆盖2657个县(区) [7] - 邮储银行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铺设,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乡村下沉 [7] - 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交易的可变成本,减少了地域隔阂,克服了一定风险障碍 [8] - 建设银行金融大模型可以根据预设的财会专家思维链,对涉农小微、公司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8] - 大模型在金融机构的应用有望加速落地,为数字金融和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 [9]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了1.75%,额度增加了1000亿元 [2]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