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从医疗扩大至非医疗领域,新兴技术推动其应用突破,目前处于应用试验阶段且蓬勃发展,2024 - 2025年中美均取得多项进展 [1][2] 脑机接口技术概述 - 脑机接口是变革性人机交互技术,工作原理是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指令,能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信息交换 [1] - 脑机接口设备可帮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部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1] - 脑机接口技术按是否侵入大脑及程度分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类 [1] 不同类型脑机接口特点 - 侵入式需将硬件植入大脑皮层,信号质量高,可直接监测和调控神经信号,但应用范围因手术风险和健康隐患受限 [1] - 非侵入式通过无创方式间接监测大脑活动,无创、低风险、易操作,但信号质量低,对环境干扰敏感 [2] - 半侵入式介于两者之间,需手术布置电极,但电极置于颅骨下、皮层上方 [2]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历程与阶段 - 全球脑机接口发展历程分为学术探索、科学论证和应用试验阶段,目前处于应用试验阶段 [2] 2024 - 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美国 - 2024年1月“神经连接”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患者可通过意念移动光标;8月完成第二例,接受移植者意念控制能力增强 [2] - 2025年1月“神经连接”公司创始人宣布完成第三例人体植入手术,设备运行良好,预计增加20 - 30例 [3] - 2025年3月31日美国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改进脑机接口植入设备,使失语18年中风患者能更接近自然语言速度表达想法,改进系统解析与语音转化时间从超20秒缩短至3秒 [3] 中国 - 2024年3月中国团队成功研发65000通道、双向脑机接口芯片 [2] - 2025年3月20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第三例人体植入手术在天坛医院成功完成,前两例分别在北大第一医院、宣武医院完成,术后瘫痪病人可意念控制运动,渐冻症失语病人实现语言交流 [3] - “北脑一号”集成自主研发柔性高密度脑皮层电极,128通道信号通量国际领先,提升信号采集精准度,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风险,弥补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技术不足 [4]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场景 - 医疗领域与非医疗领域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包括监测评估大脑状态、调控神经、增强感官能力、提高游戏操控性、用于教育等 [1]
全球脑机接口应用迎来新突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4-1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