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报访谈丨张建平:“需求限制+政策协同”应对贸易战
搜狐财经·2025-04-14 09:18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频繁变动的关税措施令外贸企业难以预判未来关税水平与贸易条件,大幅抑制企业间外贸交易,对全球贸易规模形成显著下拉效应[2] - 美国关税措施已成为全球外贸市场最主要不确定因素之一,严重破坏供需衔接并对市场需求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全球外贸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 - 美国市场恐慌指数已攀升至2020年春天水平,叠加通货膨胀预期和美联储不降息立场,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持续走弱,消费者信心遭受重创[2] - 美国对中国施加的50%以上关税税率使国际贸易举步维艰,超100%的极端税率已丧失贸易政策合理意义,对中美双边贸易形成显著阻碍[4] - 中美货物贸易预计在2025年二至三季度受到较大影响,相关行业生产贸易链条将承压,可能对就业及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6] 受影响的中国出口品类 - 纺织服装类2024年出口额4686亿元,占总出口额12.5%,包含服装、鞋靴、假发等产品[5] - 家具玩具类出口额4594.6亿元,占比12.3%,涉及家具、游戏及运动用品[5] - 金属及制品出口额2150亿元,占比5.76%[5] - 运输设备类出口额1800亿元,占比4.82%,包括集装箱、车辆、无人机等[6] - 个人电脑及低值商品出口额1631亿元,占比4.37%[6] - 化学品及化工品出口额1283亿元,占比3.44%,另有精密仪器、陶瓷玻璃、皮革制品等品类受波及[6] 中国的反制措施 - 中方通过"提高关税+需求限制+政策协同"组合拳进行反制,基于中美货物贸易5:1顺逆差结构,在服务贸易领域采取需求限制策略[7] - 文化领域缩减美国电影进口配额,发布赴美留学、旅游风险预警,针对美国在影视、教育、旅游等服务贸易的巨额顺差实施反制[7] - 通过构建"清单管制+资质审查+市场准入限制"政策矩阵,聚焦能源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对部分美国企业实施出口资质限制及清单管制[7] - 未来应强化内需驱动,深化区域经济合作,降低对美贸易依赖,增强抗风险韧性[8] 中国经济发展策略 - 未来1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期,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科技结构等关键领域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13] - 需形成以内需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发展格局,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9.6%,服务型消费比重偏低但潜力巨大[13] - "十五五"时期可通过万亿元级"投资于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13]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700万辆,市场占有率接近58%,政策将覆盖约2500万辆乘用车,拉动汽车报废更新消费超200万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