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2013 - 2024年中国主要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整体增长但有波动,企业通过围绕核心业务布局新增长曲线、打造大爆品、因品制宜建设渠道、用利润换营收、拓展海外市场等方法实现持续增长,同时遵循聚焦核心业务、打造大爆品、保持强渠道力、适时用利润换市场、寻找新市场等法则提升竞争力穿越经济周期 [7][9][24][67] 各部分总结 2024年部分食品饮料企业营收情况 - 统一企业中国2024年总营收303.32亿元,同比增长6.1%;农夫山泉总营收428.96亿元,同比增长0.5%;康师傅总营收806.51亿元,同比增长0.3%;中国食品总营收414.92亿元,同比增长0.21%;海天味业总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 [1] - 看似微小增幅背后增量体量不小,如统一企业中国增加17.41亿元,康师傅增加2.33亿元,农夫山泉增加2.29亿元 [1] 2013 - 2024年14家食品饮料巨头营收趋势 - 统计样本为预包装食品饮料企业(不含白酒),多元化业务企业只统计预包装食品饮料业务营收,需满足已披露2013 - 2024年营收数据且至少连续两年年营收超200亿元,共14家企业 [11][12][13] - 14家企业增长曲线整体上升,但大多经历阶段性营收下滑和增速放缓,如2016年伊利营收增速放缓至0.75% [14] - 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观察2013 - 2023年增长情况,除娃哈哈和中国旺旺为负,其他12家为正,均值6.48%,能比肩全球顶级企业 [16][19] - 以6.48%为界分为持续领跑型(伊利、蒙牛等7家)和复苏型(康师傅、娃哈哈等7家),部分企业不同阶段增速有变化,如农夫山泉后发优势明显,康师傅等部分企业后期重回增长 [19][20][23] 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方法 围绕核心业务提前布局“新增长曲线” - 农夫山泉即饮茶类产品成新增长曲线,自2020年起水类产品营收下滑,即饮茶类上升,2024年分别贡献37.19%和39.04%营收,此前还布局功能、果汁饮料业务 [26][28][29] - 14家企业最少有两条业务线,如康师傅拓展饮品业务且在细分赛道布局,但达利食品业务多元化未带来增长 [30][35][37] - 成功打造新增长曲线需围绕核心业务,有“关联性抓手”,如伊利蒙牛围绕乳制品,农夫山泉围绕水和饮料 [37] 集中资源打造“大爆品” - 大爆品是企业营收增长关键,光明莫斯利安、蒙牛纯甄、伊利安慕希在常温酸奶品类打造爆品,安慕希增长迅猛,2020年伊利近三成营收来自安慕希 [39][40][44] - 打造爆品要关注品类变化,集中资源持续打造,如安慕希口味包装创新、重金营销 [44][45][47] 因“品”制宜建设渠道 - 娃哈哈宗馥莉通过线下渠道“再构造”和“重构”适配渠道使2024年营收增长,农夫山泉两次渠道改革使销售额增长,元气森林重视线下渠道 [48][52][53] - 软饮企业“重仓”线下渠道因产品属性,不同品类企业侧重渠道不同,如乳品和软饮强调渠道下沉,海天味业侧重餐饮渠道 [54][56] 用利润换营收 - 旺旺2021/2022财年营收创新高但利润下滑,主动营销和渠道投入换营收,农夫山泉也有类似手段,该策略常见于存量市场竞争阶段 [58][60] - 长期依赖低价策略可能损害品牌溢价和陷入恶性循环,旺旺后期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 [62] 寻找新市场,走向国际化 - 万洲国际2013年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肉制品业务营收跃升,增强国际议价和品牌影响力;蒙牛收购东南亚艾雪和澳大利亚Lion - Dairy & Drinks,实现业务增长 [63][64][66] - 国内食品饮料企业海外扩张分出口商品、投资并购、本地化、海外建厂四步 [66] 持续增长背后的5条法则 - 针对核心业务运营投资,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主营业务深耕细作实现稳健增长 [68][69][70] - 聚焦资源打造大爆品,占领市场、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未来需精准创新和洞察市场 [71][72] - 持续保持强渠道力,根据产品特性建设渠道,未来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全渠道融合 [73][74] - 适时用利润稳定市场份额,在“保份额”和“保利润”间找平衡,掌握竞争主动权 [75][76] -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国际化扩张或产品创新寻找新市场,战略定位清晰并整合资源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