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形机器人“跑者”的成长:大小脑更聪明,身体行动更稳健
机器人马拉松赛事 - 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举行,机器人与人类运动员同场竞技,展示人机互动新场景[1] - 赛事采用团队竞赛形式,包含机器人、领跑员、操作员和工程师共同参与[5] - 比赛象征科技与产业融合,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而非单纯竞技[7] 参赛机器人技术特点 - "天工"机器人基于"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优化,具备智能大、小脑系统[2] - 通过仿真训练探索关节力矩和转速边界,峰值速度达每小时12公里,比赛配速每小时7-8公里[3] - 采用结构减重和刚柔耦合设计,提升长距离奔跑稳定性,优化关节导热和风冷散热技术[3] - "N2"机器人具备行走、奔跑、舞蹈等运动能力,配备特制鞋具保护关节和双足[4] 机器人导航与控制技术 - "天工"采用半自主导航模式,通过跟随领航员身上信号发射器完成比赛[6] - 领航员与机器人保持3-5米距离,以每小时8公里速度配合机器人完成磨合训练[6] - 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全程自主导航,无需领航员辅助完成比赛[6]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已在工厂、医院、养老院等场景实现应用[7] - 马拉松赛事推动机器人长距离移动稳定性和本体可靠性技术突破[8] - 技术成熟后将拓展至长距离巡检、特种作业和家庭服务等领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