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4月15日《关于促进苏州市科技强农的若干措施》发布,聚焦12个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强农政策落实,有效期3年 [1][3] 种源保护品种创新 - 支持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鉴定评价,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1] - 支持品种选育创新,新增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登记的作物新品种最高奖励30万元,畜禽、水产新品种最高奖励100万元 [1] - 支持强化种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国家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品种权人、共同品种权人所在单位分别获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1]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 - 支持建设耕地土壤健康培育示范基地,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支持用于科研技术攻关 [1] - 支持耕地改良提升技术应用,新增改良耕地面积按100元/亩标准补助 [1] "AI + 农业"大模型建设 - 推动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设"AI + 农业"样板示范区 [2] - 市级认定的"人工智能 + 农业"大模型及其落地项目,单项按投入资金40%、最高100万元奖补,同一主体累计奖补最高200万元 [2]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市科技局每年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约20个,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单项最高支持200万元 [2] - 市农业农村局每年支持基础应用研究类项目约5个,单项最高支持50万元 [2] - 支持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农业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每年按需最高支持经费400万元 [2] 产学研推合作创新 - 支持中农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打造数智农业和未来农业创新高地,市县两级每年根据建设绩效给予资金支持 [2] - 支持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研究院,每年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 [2] - 支持苏州市、宿迁市两地农业科学院深化合作,每年最高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 [2] 金融服务风险补偿 - 扩大农业科技创投发展基金规模,安排不低于20亿元精准投放科技强农相关项目 [3] - 对金融机构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损失最高补偿1000万元 [3] - 对科技保险创新险种损失最高补偿500万元 [3]
苏州出台促进科技强农“12条” 百万元补贴“农业大模型”
苏州日报·2025-04-16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