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各地积极探索转化路径,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自然资源配置效率、绿色金融产品效能提升,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但仍存在现实问题,需加强多方面建设推动质量跃升 [1]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 推动生态产品生产范式绿色化转型,降低生态修复成本,实现附加值增长 [2] - 驱动生态产品生产范式结构性革新,精准监测环境要素,提供有效方案,应用数字孪生模型提升生产效率,如杭州龙坞茶镇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合格率,木材加工提高出材率 [2] - 大幅降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成本,构建多要素感知网络与数据链,如生态环境部监测站点自动化,AI解译技术提高准确度,“数字土壤”降低治理成本,无人机用于病虫害和防灭火 [3] - 推动文旅康养业态价值升级,通过场景再造与体验升级提供增值路径,如江苏、福建构建数字孪生体,北京建设数字生态系统带动产业发展 [4] 提升自然资源配置效率 -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提升自然要素统计能力,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支撑高效配置,实时分析找出收益最优解 [5] - 多源数据监测摸清自然资源本底值,建构监测网络形成三维图谱,如广东构建数据库服务核心业务,“三北”工程区开展生态本底调查 [5][6] - 精准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重构全周期价值链,减少人工误差,如江西核算森林碳汇储量,福建三明制发林票、武平开展“e林通”平台 [6] - 实时分析支撑生态资源要素调控,监控动态变化提供决策数据,如福建“智慧海洋”工程、连江打造“蓝色粮仓”,贵州、广西景区调控人流 [7] 提升绿色金融产品效能 - 依托数据要素构建可信交易平台,破解传统难题,突破外部性约束,构建全链条数字化交易生态 [8] - 数字平台重构交易信息枢纽,整合数据与智能匹配,降低交易纠纷,如福建连江为鲍农授信贷款 [8] - 智能合约创新交易履约机制,重塑信任与履约模式,如海南定安矿山项目快速开工,但需注意履约问题 [8] - 绿色金融打造新的增长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如浙江创新模式开发项目,江西开展质押贷款业务 [9]
数字技术如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赋能?
中国环境报·2025-04-17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