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性法规先试先行 安全的“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青年报·2025-04-17 10:19

文章核心观点 智能驾驶技术处于大爆发阶段,但小米SU7事故将其推上风口浪尖,智能驾驶产业面临伦理、法律与商业化问题,其持续发展需多方协力,同时自动驾驶立法需提上日程 [1][9] 分组1:智能驾驶现状与问题 - 2024年起车企将NOA当作核心卖点宣传,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期待增加,但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 [1] - 智能驾驶技术大爆发,发展需车企、零部件厂商、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车路云一体化等多方协力 [1] 分组2:自动驾驶落地情况 - 中国将成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主要市场,2020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2035年建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 [4] - 2024年确定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多地出台地方性支持政策 [4] - 杭州市已发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牌照331辆,累计总里程达249.41万公里,建成691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测试“应用田”,预计2026年全市开放测试与应用 [5] - 中国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开放超3.5万公里测试道路,公众对自动驾驶接受度显著提升 [5] - 2024年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预计达2500辆,较2023年增长超120%,易控智驾1000台无人驾驶矿卡规模化落地 [6] 分组3:自动驾驶地方立法情况 - 广州、武汉、北京等地近期出台相关条例,国内50多个城市出台地方性法规,为国家立法积累实践经验 [3][6][7] -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推进全市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建设 [7]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规范自动驾驶创新应用活动,支持用于城市出行服务 [7] 分组4:自动驾驶立法建议 - 业内专家认为地方性法规可先试先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国家立法进程 [9]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建议建立责任认定机制,汽车企业做好研发与示范运行 [9] -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建议修改上位法,授权地方开展规模化试点应用 [10] -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建议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法》,纳入立法规划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