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平权”时代加速来临 提升技术安全性要软硬件兼顾
证券时报·2025-04-18 02:19

行业竞争态势 - 比亚迪于2025年2月率先提出“全民智驾”概念,将行业竞争焦点引向智能驾驶领域 [1] - 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迅速跟进,华为鸿蒙系、广汽、小鹏等也在加速智驾落地并推进L3级自动驾驶量产 [1] - 各车企核心目标是争夺10万至15万元区间的智驾汽车市场,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系统,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方案,奇瑞推出“猎鹰智驾”,广汽上市搭载“星灵智行”系统的新车 [2] - 行业竞争将加速消费者教育,普及高阶智驾配置,并淘汰一批没有智驾开发能力或未与主流供应商合作的品牌 [3] 技术发展与渗透率 - 2024年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57.3% [7] - 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5%,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到76% [7] - 高阶智驾已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至20万元主流车型普及,预计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较2024年上半年提升近1倍 [9] - 未来3-5年内,高阶智驾方向是在L2+级基础上向L3级技术能力进阶,但L3级及以上应用受法律法规限制 [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10%的新车将具备L4级能力 [7] 政策与法规环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并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 [5]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允许L3级及以上智驾级别的私家车合法上路,北京已率先开展L3级路测试点,宝马、奔驰、长安、比亚迪等获得测试牌照 [5] 产业链影响与机遇 - “智驾平权”趋势将带动摄像头、智驾域控、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域控芯片等细分产业显著受益 [3] - 中高阶智驾加速落地将驱动中大算力芯片需求,为国产芯片企业提供替代机遇,智驾SoC芯片算力需求持续提升 [9] - 市场需要更具性价比的芯片解决方案,车企、算法与芯片厂商需深度合作以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4] 安全与技术挑战 - 小米SU7严重交通事故引发市场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1][7] - 行业观点认为安全是智能化的基石,当前纯电汽车的电池和智驾的鲁棒性仍很欠缺,产品竞争的关键是安全性 [8] - 技术路线方面,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路线更利于提升环境感知能力,激光雷达被视为保障高阶智能驾驶安全的底线 [8] - 需不断优化算法并进行大量测试训练,以提高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