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湘财证券研究所所长曹旭特: 美债波动 催生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证券时报·2025-04-18 02:18

美债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 - 美债收益率攀升和波动反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货币化的担忧 [2] - 美债波动对中国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外汇储备估值波动、资本流动压力和流动性管理挑战 [2] - 例如2024年底中国持有美债7590亿美元,美债价格下跌会导致持有资产市值缩水 [2] - 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可能吸引短期资本回流美国,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使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波动 [2] 短期应对措施 - 优化美债持仓结构,如提升一年内到期美债占比以增强短期偿付能力缓冲,并可增持通胀保值债券或其他主权债券分散风险 [3] - 加强外汇市场干预能力,通过逆周期调节工具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避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3] - 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适度增持黄金、特别提款权资产以及金砖国家主权债券,降低对美元资产依赖 [3] 美国可能的中长期措施 - 美国未来可能采取技术性违约,如延迟支付利息或本金,变相削弱美债信用 [4] - 美国可能加速债务货币化,美联储大规模购债可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稀释债权国资产价值 [4] 中国的中长期战略 - 需做好各类情形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完善流动性应急方案,激活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美债应急流动性互换安排 [5] - 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收益权证券化,培育以基础设施收益权为锚的新型主权债券品种,形成替代美债的优质资产池 [5] -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范围,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加强与东盟及金砖国家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对接 [5] 中国降低美元依赖的进展 - 从2018年初到2024年底,中国持有美债总额下降35%,美债占外汇储备比重从37%降至24% [7] - 中国占全部外国持有美债的比重从18.9%降至8.9%,表明在降低美元依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7] 全球金融格局演变 - 美国2025年关税升级本质上是其金融主导权焦虑的投射,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将进入重塑阶段 [7] - 中国若能以美债问题为契机加快构建"双循环"金融应对体系,将可能占据更有利位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