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之道】构建养老金融统计体系 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证券时报·2025-04-18 02:29

养老金融统计制度出台背景 -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重要议题 [1] - 养老金融作为支撑养老体系的重要支柱 需要科学精准的统计工作支撑 [1] - 现有统计工作存在滞后性和不完善性 制约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1]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 推进统计工作落地实施 [1] 制度主要内容 - 统一规定统计对象及范围、统计指标及口径、统计认定标准、数据采集等 [2] - 实现统计对象和业务全覆盖 重点统计指标及标准口径统一协同 [2] - 建立统筹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2] 制度实施意义 - 为养老金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准确掌握市场规模、结构、发展趋势 [2] - 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统计监测发现乱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2] - 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需求开发匹配产品 [2]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要求按月提交401K、IRA等23类核心数据 [3] - 日本《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建立200余项指标的养老金融数据库 [3] - 瑞典区块链统计平台实现1800万养老金账户分钟级数据更新 [3] - 韩国"银发金融大数据中心"整合多元数据构建老年人金融行为图谱 [3] - 英国"养老数据共享联盟"打通12个部门数据 涵盖3200万劳动者养老金信息 [3] 国内现存问题 - 数据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共享机制不健全、统计智能化水平不足 [4] 改进方向建议 - 推动《养老金融统计管理条例》立法 明确数据采集使用保护责任 [4] - 构建智能化统计平台 利用AI进行数据清洗分析 建立"养老金融大数据中心" [4] - 完善金融机构数据报送制度 引入第三方审计确保数据真实性 [4] - 建立跨部门协调小组和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实时数据互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