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向与投入 - 公司将人工智能视为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并作为中长期重大战略,未来三年是关键阶段 [2][6]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该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10年的总和 [2][6] - 公司明确“用户为先,人工智能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首次将人工智能提升到与电商齐头并重的战略层面 [5][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7年成立达摩院,重点布局机器智能、数据计算等领域,并于2018年启动大模型研发 [4] - 2019年发布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structBERT并登顶全球NLP权威榜单GLUE,之后持续发布多模态和语言大模型 [5] - 2022年9月,集合历年技术的“通义”大模型系列正式问世,2023年公司完成“1+6+N”组织变革,为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5] 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具备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服务,规模大且技术领先 [8] - 公司拥有先进的自研人工智能模型“通义千问”,其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0万,下载量超过Meta的Llama,且为全尺寸多模态 [2][8] - 公司拥有丰富的ToC应用生态,如淘宝、夸克、钉钉等,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众多应用场景 [8] 商业应用与场景落地 - 公司与浙江省政府、中国移动、宝马集团等多方深化战略合作,覆盖算力基建、大模型、场景落地等全产业链 [2][8] - 在电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带来用户互动和交易效率的提升,阿里巴巴国际站计划到2025年实现所有商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目前已有超过一半商家每周使用 [10] - 新推出的“新夸克”应用升级为“人工智能超级框”,整合对话、思考、搜索、研究、执行功能,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人工智能生意助手”使商品转化率提升52%,客户回复率提高36% [9][10] 行业定位与未来愿景 - 公司定位为“做一家服务全社会人工智能创新的开放科技平台”,目标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能够完成80%人类的工作技能 [12] - 公司面临的发展瓶颈包括国内市场对数字服务付费意识不足以及“公共云不安全”的认知误区,但年轻一代对云服务接受度在提升 [13] - 公司强调技术向善与普惠发展,认为开源能使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低成本使用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繁荣将受益于今天的开源 [14]
转型中的阿里巴巴:押注AI再建“护城河”|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