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整体得分提升 投资类行为推动作用突出 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理性投资和养老储备 但长期财务规划较薄弱 行业应聚焦重点群体提升财务规划意识 [1][2][3] 金融素养现状 - 4月18日高金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71.8/100 相比去年68.7分继续提升 [1] - 提升原因可能源于高学历人群占比提高、低分群体补足基础金融知识短板、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等多重因素 [1] 投资与金融素养关系 - 投资类行为对金融素养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 具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居民在各维度的金融素养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投资者践行理性、健康的投资行为 高金融素养人群总体持仓时间更长 高分样本对同一标的持仓超过一年的比例为57% 低分样本仅为45% [1] - 在提升多元化配置、减少投机偏好方面 金融素养得分较高的受访者表现整体好于较低的群体 [1] 养老储备与金融素养关系 - 金融素养较高的居民对养老准备的认知更充分 能够有效通过商业年金、长期投资基金等多元化途径进行养老储备 [2] - 最高分组(80 - 100分)中64%的受访者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41%购买了个人养老金产品 最低分组(0 - 20分)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12%和8% [2] 长期财务规划现状 - 中国居民的长期财务规划仍较为薄弱 今年仅半数受访者表示拥有明确的长期规划 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 [2] - 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群体差距尤其明显 26 - 45岁受访者拥有长期财务规划的比例也仅为55% [2] 行业建议 - 对于金融参与高频且复杂的证券投资群体 可增加对投资纪律、风险收益平衡等知识的宣教、加强风险提示 帮助其规避过度投机的行为 [2] - 行业可以优先聚焦青壮年群体的财务规划需求、提升其规划意识 并逐步延伸至一老一少的短板群体 [3]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发布 高金融素养人群总体持仓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