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舞台上动起来”到“工厂里用起来” 机器人产业发展“马拉松”方兴未艾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收官,这不仅是对机器人能力的检验,也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才刚起步,产业正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场景逐步落地 [1][11] 赛事情况 - “天工”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研发团队陪其完成场景测试和研发创新,使其在散热、零部件稳定性等方面突破瓶颈,最快时速达12公里 [5] - 赛场上机器人奔跑中更换电池、给关节喷制冷剂降温、用仿生面孔等细节受关注 [9] 赛事影响 - 人形机器人半马完赛对机器人产业有带动和引领作用,能形成样机及供应链体系,推进机器人进工厂、学校、家庭,带动创新研发和制造,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7] 产业发展 - 业内认为今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11] - 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在制造场景加快落地,如辅助汽车生产线装备作业、助力智能分拣搬运等 [11] - 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1] 技术进展 - 赛事背后,高密度电池、一体化关节、智能传感设备等关键技术加速成熟,展现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综合实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