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耶鲁大学教授:优绩主义为什么成为精密运转的系统性陷阱 | Edu指南专访
36氪·2025-04-20 12:36

优绩主义与教育不平等 - 哈佛、耶鲁等顶尖学府中,父母收入前1%的"超级精英"子女数量已超过后50%家庭学生总和,显示阶层固化加剧 [1] - 富裕家庭通过每年6-7万美元的私立中小学教育、定制SAT辅导等方式系统性占据名校名额,公立学校生均支出仅1-1.5万美元 [7] - 常春藤盟校新生中,父母拥有研究生学历且SAT达中位数的学生约1万名,父母未高中毕业的同水平学生不足100名 [8] 优绩主义机制演变 - 20世纪中叶优绩主义推翻世袭贵族制度,但新一代精英通过资源垄断(教育投入达普通家庭数倍)形成更隐蔽的阶层壁垒 [2] - 精英阶层子女在SAT等标准化考试中占据绝对优势,选拔机制间接偏向富裕家庭 [8] - 当前精英教育形成闭环:顶级私校→顶尖大学→高薪工作→下一代教育投入,阶层流动通道收窄 [7] 精英阶层异化现象 - 优绩主义将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绑定,投行高管愿为额外百万美元年薪牺牲全部生活,硅谷精英通过超负荷工作维系"天才"标签 [3] - 精英工作模式从"追求财富"异化为"获取尊重",年薪500万美元者仍为600万目标每周工作80-90小时 [11] - 富裕家庭子女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率上升,因从小承受"必须成功"的压力 [13] 系统性解决方案探讨 - 激进改革方案包括常春藤盟校扩招2-4倍,降低精英教育排他性 [9] - 调整录取标准,关注寒门学子克服障碍的能力而非绝对分数 [9] - AI技术可能冲击部分精英岗位(如医生、律师),但当前仍主要替代中等技能工作 [13] 社会价值观重构 - 优绩主义将个人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掩盖系统性不公 [10] - 需剥离"工作至上"价值观,重建对多元价值的尊重 [3] - 个体对抗系统的方式是抓住自由空间实践真正有意义的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