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 深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创新主体,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专利积累方面持续发力[3] - 健帆生物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迭代,丰富血液灌流器产品线,提高产品结构多样化[3] - 紫建电子践行“应用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路线,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3] - 万孚生物围绕病理科建设数字化病理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硬件和扫描仪整合图片为医生提供初筛结果,减轻工作量[4] - 信立泰探索AI技术在早期药物发现、临床研究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初步实现小分子、小核酸及环肽先导化合物的高效筛选与优化,缩短研发周期[4] - 运机集团与华为共同发布“矿山智能工业巡检机器人V1.0”,并正研发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4] 关税挑战应对 - 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提高内销占比、持续开发海外新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6] - 宗申动力2024年内销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51.99%,直接出口美国占比较小,主要采用FOB交易方式,关税由客户承担,因此加征关税对公司整体影响较小[6] - 运机集团海外市场因下游矿业高景气周期和“一带一路”建设而涌现新的大项目,供应链国产化率较高,可有效规避关税波动风险[7] - 健帆生物加速拓展重型肝病、危急重症及代谢性疾病新应用领域,并加大海外市场业务拓展,提高新业务及海外业务占比[7] - 万孚生物在海外耕耘超过20年,通过推陈出新、叠加更多产品线及新检测项目使国际业务保持增长活力[7] 发展趋势与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2181家,占深市总家数的76%,市值合计22.65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69%[9] - 截至4月15日,深市共有582家民营企业披露2024年年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5万亿元,同比增长6.62%,累计实现净利润4199亿元,同比增长约1%[9] - 健帆生物在建工程投向高附加值树脂等核心原材料项目、医疗器械产业项目及智能制造、自动化改造,前瞻性生产布局有利于发挥规模及成本优势[10] - 双林股份收购科之鑫完成人形机器人丝杠产业链关键拼图,构建“研发—设备—制造”生态闭环,加速人形机器人滚柱丝杠商业化进展[10] - 运机集团2025年业绩考核要求以2023年净利润1.02亿元为基数,2024至2025年两年净利润累计值增长率不低于275%,目前订单充足、产能已全部释放[10] - 信立泰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创新药收入贡献逐步增长,仿制药营收占比持续降低,专利产品收入贡献未来将不断攀升[11]
这场深市民企“会议”剧透重要发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