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转债估值中枢下降
证券时报·2025-04-22 23:09

市场供需格局 - 可转债市场供需格局出现边际改善,主要得益于发行增加和提前赎回减少 [1][3] - 今年以来共发行12只可转债,总规模170.96亿元,其中3月中旬后发行速度加快,3月发行6只规模109.95亿元,4月发行4只规模34.16亿元 [3] - 5月退出的可转债数量较3月和4月的退出高峰期明显下降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中证转债指数自3月中旬创近10年新高后接连回调,累计跌幅接近4% [1][3] - 可转债价格中位数从3月的120元以上降至目前120元以下,转股溢价率也明显回落 [1][3] - 估值中枢下降是由于前期供需失衡导致的稀缺性溢价消退,市场回归理性 [1][4] 影响因素与市场特征 - 市场风格将更加关注基本面,源于2024年财报披露及新"国九条"即将落地 [1][6] - 投资者正规避业绩风险,部分绩差公司年报受检视,可转债易被"用脚投票" [6] - 评级公司将在年报披露后集中对转债进行评级展望,可能存在评级下调风险 [6] 投资策略与关注主线 - 业绩期建议关注三条主线:高股息、扩内需和自主可控 [10] - 扩内需主线包括消费、基建和地产链等行业转债;高股息主线包括银行、公用事业类转债;自主可控主线包括半导体、农业、军工等行业转债 [10] - 投资者应优先选择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优质公司,规避资产负债率超70%及正股为ST或*ST的转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