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2025年一季报延续高增趋势,近期启动港股上市进程引发市场关注 公司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全球化跳板,将国内成功模式复制到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 [1] 国内持续高增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48.48亿元,同比上升39.23%,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上升47.62% [2] - 核心单品“东鹏特饮”营收39亿,同比增长25.7%,市占率持续提升 [2] 增长密码 精准定位卡位消费人群 - 东鹏特饮上市初以货车司机为目标人群,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定位切入,用“大容量,低定价”策略响应价格敏感心理 [3] - 产品裂变成多品类矩阵后,东鹏特饮围绕“累困”时刻锁定年轻人群,东鹏补水啦绑定体育运动场景 [3] 品类裂变打开第二曲线 - 2023年起确立“培育第二曲线”战略,2024年升级为“1 + 6多品类战略”,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7] - 补水啦上市两年成“十亿级单品”,一季报营收5.7亿,营收占比从9.45%提至11.76%,成增长最快品类 [7] - “1 + 6”产品线覆盖多细分场景,形成“基础款守正、创新款突破”的立体化产品生态 [7] 全国化战略 - 以生产基地为支点,通过“一物一码”“五码关联”技术搭建全链路产供销数字化体系 [10] - 生产端在多地布局13个生产基地,构成产能矩阵;销售端建立全国销售网络,覆盖33个省级行政区等,活跃终端网点近400万家 [10] - “五码关联”打通全链路数据,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11] 全球化破局 本土化策略 - 东南亚市场人口基数大、气候高温,饮料需求大,公司推出贴合本土口味产品,以“抗疲劳”卖点获当地蓝领与年轻群体青睐 [13] - 借鉴国内经验将渠道建设放首位,与当地经销商等合作,入驻标杆性销售渠道建立品牌背书 [13] 产能卡位 - 启动海南生产基地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可辐射东盟十国;宣布在印尼新建工厂,计划投资2亿美元,设计产能50万吨/年 [14] - 业内看好“本土化生产 + 区域辐射”模式,若复制国内经验有望在海外再造“中国市场” [14] 资本助力 - 港股上市是公司从“区域龙头”向“全球品牌”跨越的关键一步 [16] - 通过港股平台有望获国际化资本等资源,解决本土化难题,提升全球饮料产业链话语权 [16] 结语 - 全球化是东鹏饮料必然选择,借助港股资本杠杆和“产品本土化 + 供销协同”双引擎,试图改写全球功能饮料市场格局 [17]
借资本力量加速全球化,民族品牌东鹏饮料有望再续高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