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遇见小面港股IPO:市场整合潜力巨大,连续扩张门店致流动性紧张
搜狐财经·2025-04-23 17:34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或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公司创立于2014年,主营重庆小面系列产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中国内地22城市374家餐厅及香港6家餐厅,另有64家新餐厅筹备中 [2]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且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居行业首位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0.36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0.61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3] - 门店数量从2022年170家增至2024年360家,新开门店数从2022年43家增至2024年120家,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14][17] - 2023年餐厅数量增长率48.24%对应营收增长率91.47%,新增门店边际效应递增 [16]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1,833亿元增至2024年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9年达5,100亿元 [4] - 川渝风味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450亿元增至2024年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计2029年达1,357亿元 [4] - 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2.9%,公司市场份额0.5%排名第四 [7][9] 公司竞争战略 - 通过下沉市场、海外布局和特许经营模式构建竞争优势,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率高于一线城市 [11] - 海外市场布局始于2024年香港3家门店,2025年计划进入新加坡,香港地区订单平均消费额60.4元远超国内 [12][13]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22年59家增至2024年81家,多布局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与下沉战略协同 [13] 运营效率指标变化 - 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13,880元降至2024年12,402元,降幅10.65% [19][20] - 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0元,一线城市降幅11.39%,二线城市降幅12.88% [19][20] - 同店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4.2%,一线城市降幅5.1%,二线城市降幅0.4% [22] 财务数据质疑 - 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38.3%降至2024年34.3,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违背行业常规 [24] - 2024年净利率5.26%高于行业平均1.71%,与同行谭仔国际(4.30%)和味千中国(-0.89%)趋势背离 [25] - 单店销售额下降与净利率稳定形成数据矛盾,净利润真实性存疑 [25] 流动性压力 - 流动比率持续低于1(2024年0.51),远低于同行谭仔国际(2.40)和味千中国(3.07) [29][30] - 营运资金缺口从2022年1.49亿元扩大至2024年2.42亿元,2024年新增短期借款5,000万元 [28][29] - 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缺口从2022年1.12亿元增至2024年2.98亿元,流动性持续紧张 [26][28]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2024年外包员工3,678人,全职员工1,443人,外包比例为全职的2.55倍 [31] - 2024年外包员工成本1.06亿元,全职员工成本较2023年下降 [31] - 未缴纳社保公积金金额从2022年1,170万元降至2024年530万元,但外包员工社保未计入 [32] 融资背景与上市压力 - 历经8轮融资累计1.995亿元,最近一轮为2021年9月B+轮股权转让 [33][34] - 投资人设有赎回权条款,若未在2028年3月11日前完成IPO则条款自动恢复 [34]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4,200万元,不足以应对潜在赎回要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