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宣传守住“底限”才能行稳致远
证券时报·2025-04-24 02:23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倡议书,要求车企规范驾驶辅助功能的宣传与应用,杜绝虚假和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1] - 监管倡议旨在防止因驾驶员误用、滥用尚未成熟的智能驾驶功能而引发的风险[1] 车企营销行为变化 -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整车企业普遍弱化了“智能驾驶”的宣传力度[1] -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更名为“驾驶辅助”,将“代客泊车”更名为“下车泊入”[1] - 小米汽车在车展相关视频中减少了关于智能驾驶的表述内容[1] 技术现状与营销差距 - 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已落地车型的最高辅助驾驶水平仅为L2级别,该级别无法替代司机,车辆仍需人类驾驶员操控[1] - 车企营销多聚焦于技术能力的“上限”,例如宣传高速工况下AEB系统的优异表现,但很少说明其“底限”,如现有AEB普遍无法识别水马、石头或动物等障碍物[2] - 存在车企负责人通过直播双手脱离方向盘等行为展示对智驾功能的信任,此类营销可能误导消费者[2] 行业竞争与长期发展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车企在价格、技术和营销层面展开激烈竞争[2] - 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行业呼吁营销应具备“底线思维”,减少对技术极限的作秀式展出,增加对技术下限和安全风险的普及教育[2] - 汽车行业是长期赛道,安全被视为最核心的竞争力,车企需平衡发展速度与稳健性,避免为争一时风头而损害长期积累的品牌口碑和信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