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经济日报·2025-04-24 06:15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4.15万亿元 其中文化新业态贡献率达65.7% [1] -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文化消费"雨林" 成为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力量 [1] 文化价值与全球化影响 - 优质文化娱乐产品可传承文化基因并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敦煌数字化工程使30万件文物实现活化利用 [2] - 现象级文化精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和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外市场走红 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 [2] - 政策从科技赋能、场景创新等多维度提供支持 推动产业向品质化、个性化、科技化方向升级 [2] 现存发展瓶颈 - 行业存在同质化严重、融合指数偏低问题 "沉浸式、可分享、强互动"的新消费诉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3] - 技术赋能滞后导致文化资源转化力不足 制约高质量产品供给 [3] 业态创新路径 - 需要构建"文旅商体吃游购"生态圈 开发文化主题动线和沉浸式产品 [3] - 围绕核心文化IP扩展主题住宿、定制餐饮、文创商品等衍生服务 形成深度体验至扩大生产的产业生态 [3] 技术融合应用 - 数字技术拓宽文化产品形态 为提升产品特色和品位提供发挥空间 [4] -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实验室 推动AI、区块链等技术与文化创作深度融合 [4] - 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专精特新实践 推动非遗技艺和地方民俗的数字化转型 [4] 政策保障机制 - 深化"放管服"改革并设立文化创新专项基金 支持沉浸式演艺和虚拟体验等新场景开发 [4] - 优化文体娱乐企业设立及活动审批流程 对新业态实行审慎包容监管 [4] - 建立数字化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为创意人才成长提供保障 [4] 内容建设核心 - 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培育文艺精品 [4] - 系统梳理地域文化遗产精神内核 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