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东盟四国太阳能产品关税终裁影响 - 美国对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征收最终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部分税率高达41%-660%,较初步提案提高11-526个百分点[1] - 在"东盟进口电池+美国组装组件"模式下,中国企业生产成本预计平均上升50%,若50%关税转嫁消费者,美国市场价格将上涨15%[1] - 企业平均单位利润预计下降40%,毛利率减少17个百分点至22%[1] - 美国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项目开发进度可能因经济效益不佳和关税不确定性受干扰[1] 各国关税调整后的成本与利润变化 - 马来西亚:单位价格微增1%至0 30美元/W,单位成本增3%至0 16美元/W,毛利率仅降1个百分点至47%[2] - 泰国:单位价格涨18%至0 37美元/W,单位成本激增61%至0 30美元/W,毛利率骤降22个百分点至20%[2] - 越南:单位价格涨7%至0 37美元/W,单位成本增20%至0 30美元/W,毛利率降8个百分点至19%[2] - 柬埔寨:单位价格飙升34%至0 43美元/W,单位成本翻倍增110%至0 41美元/W,毛利率暴跌35个百分点至4%[2] - 行业平均单位利润从0 12美元/W降至0 08美元/W,降幅达0 05美元/W[2] 中国企业差异化影响及隆基绿能优势 - 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拥有3GW电池和组件产能,该国关税仅上调11个百分点至41%,影响显著小于其他三国[4] - 柬埔寨和泰国产能受冲击最严重,单位利润分别降至0 02美元/W和0 07美元/W[4] - 隆基马来西亚产能因领先生产成本和关税转嫁空间仍可盈利,预计支撑2025-2030年美国市场1 8-2 1GW出货量[4] - 高盛维持隆基"买入"评级,目标价19 8元人民币,看好其上游价格下降和技术创新(如BC电池)带来的EBITDA拐点及ROE优势[4]
美对东盟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 隆基(601012.SH)等中企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