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总体规模与现状 - 截至4月23日,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已达22亿元 [1] -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源入表元年,因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于1月1日正式施行 [1] - 参与的38家央国企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金额从一季度约1100万元增至全年14.71亿元 [1] 主要参与企业及入表金额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入表金额规模过亿元,分别为6.16亿元、3.79亿元、3.71亿元 [1] - 小商品城和南钢股份紧随其后,入表金额分别为2679.31万元和1032.3万元 [1] - 参与央国企中,9家为中央企业,29家为地方国有企业 [2] 数据资产入表的会计处理方式 - 央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科目多为无形资产或研发支出 [2] - 存货科目金额从三季度的2亿元下降为0,因后续数据交易存在政策不完善、确权困难等风险 [2] 政策支持与融资创新 -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表示要引导中央企业在数据价值挖掘基础上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入表 [3] - “华鑫-鑫欣-数据资产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取得深交所无异议函,实现数据资产在交易所ABS市场首单突破 [2] - 数据资产证券化拓宽了资产证券化品类,企业可利用数据资产获得较低成本融资 [3] 未来行业发展规划 - 国家数据局将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卫星遥感、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推动建立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3] - 长沙市要求国企在2025年6月前启动数据资源全面盘点,建立数据资产目录和台账 [3] - 随着政策完善和实践增多,数据资产入表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值得期待 [4] 当前面临的挑战 - 数据资产入表面临评估方法不一、后续管理风险较大等挑战 [5] - 法律框架不完善,数据来源复杂导致权属界定难,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性有限且不统一 [6] - 存在成本效益倒挂问题,单个数据资源入账项目成本通常在20万元至50万元 [6]
去年A股公司首次入表数据资产 央国企成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