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内知识产权ABS发行规模超7亿元 从“量增”到“质升”仍需突破关键瓶颈
证券日报·2025-04-26 02:30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不断提速,但在整个 ABS 一级市场中占比仍相对较低,存在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不过行业有望加速从“政策试点”迈向“生态化发展”,且正在多维度探索破局路径 [2][5][6] 分组1:行业发展背景与现状 - 知识产权证券化指发起机构将知识产权或其衍生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自 2015 年政策引导推动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提速,作用凸显 [2] - 截至 4 月 25 日,我国已累计发行 128 只知识产权 ABS,发行规模合计达 217.51 亿元,今年以来共有 6 只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达 7.34 亿元 [3] 分组2:发行趋势 - 发行主体层面,参与机构范围持续扩容,如西南证券首次涉足知识产权 ABS 领域,使计划管理人数量增至 32 家 [3] - 发起机构发行集中度方面,马太效应显著,年内 6 只知识产权 ABS 原始权益人主要集中于三家机构,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4] - 产品增信情况方面,底层企业多为中小型科创企业,主体信用低,部分产品设置内部/外部增信,增信方包括金融机构等 [4] 分组3:占比失衡问题 - 今年以来,我国 ABS 产品数量及规模同比增长,但知识产权 ABS 发行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发行规模下降,市场份额占比被稀释 [6] - 原因包括知识产权价值与现金流关联性弱、估值技术复杂、流动性差、风险处置难、业务操作复杂、市场认知不足等 [6][7] 分组4:破局路径 - 政策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提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工作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8] - 建议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基础资产模式、优化市场环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