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打开文旅融合新空间
经济日报·2025-04-26 06:31

行业发展趋势 - "非遗+文旅"融合形态受到市场关注 传统文化魅力与市场潜力结合成为新增长点 [1] - 全国已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 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 [1] - 政策支持非遗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结合 发展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 [1] 区域发展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依托"世界风筝之都"IP 建成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体验基地 推动风筝、木版年画产业壮大 [1] - 云南省普洱市创新"非遗+节庆"模式 打造"傣族泼水节+茶山探秘"等特色场景 吸引大量游客 [1] 现存问题 - 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西部非遗资源开发率较低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 [2] - 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 非遗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2] 政策解决方案 - 建立跨省非遗文旅资源共享平台 制定资源开发负面清单和分级保护制度 [2] - 设立非遗文旅专项发展基金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金支持 [2] - 实施"非遗新生代培养计划" 推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发展 探索"非遗经纪人"制度 [2] 产业升级方向 - 建设非遗数字资产交易中心 开发AI创作平台 支持非遗IP运营及衍生品开发 [2] - 推动产业集群化 建设非遗工坊、数字实验室、电商直播基地综合体 [2] - 深入挖掘区域非遗文旅基因 探索研学、康养、节庆与非遗融合的差异化模式 [2] 企业创新策略 - 推进产品多元化 通过现代艺术跨界联名拓展产品供给 [3] - 强化品牌化运营 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非遗品牌 [3] - 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 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