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历史与现状 - 哈佛大学捐赠基金起源于1638年约翰·哈佛的遗产捐赠和1643年安妮·拉德克利夫的100英镑奖学金资助,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永久性投资 [1][2][3] - 当前基金规模达532亿美元,全球第一,其中70%以上配置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 [5] - 基金资产不包括价值8800万美元的波士顿河岸地产(20世纪90年代匿名收购) [6] 基金投资策略与流动性挑战 - 哈佛管理公司早期曾引领高校自主投资风潮,但后期因官僚化错失改革机会 [27] - 目前正通过二级市场出售约10亿美元私募股权组合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合作方为杰富瑞金融集团及Lexington Partners) [16] - 对比耶鲁"大卫·史文森模式":1980年代起重仓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年均回报曾达13%,但2024财年回报率降至5.7% [19][25][26][29] 政治与社会争议 - 特朗普政府质疑精英大学囤积财富,曾冻结哈佛22亿美元资助并威胁取消免税资格 [9] - 哈佛拒绝妥协并起诉政府,24小时内获超100万美元校友捐款支持 [10] - 两党罕见共识要求对常春藤盟校征税(若征收14%税,哈佛年税单将超7亿美元) [31] 资金使用限制与治理矛盾 - 捐赠资金多数受用途限制(捐赠人设定或校方自设),威廉姆斯学院前校长指出此举为保持灵活性 [15] - 学术管理层认为基金应服务于"不朽机构"的长期目标,但公众要求解决当下需求(如政府经费削减) [13][33] - 耶鲁近期首次通过二级市场抛售60亿美元私募股权(占基金15%),显示传统投资模式面临调整 [28] 行业比较与范式转变 - 耶鲁模式颠覆传统股债配置,但近年流动性不足导致回报下滑 [19][29] - 高校基金普遍面临回报率下降问题(耶鲁近十年年均回报从9.5%降至5.7%) [29] - 精英大学财富积累引发公众不满,尤其在公立大学财政困境背景下 [30][32]
532亿美元在手,哈佛为什么也难“救急”?
虎嗅·2025-04-27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