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上?
中国青年报·2025-04-28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AI技术为解剖学传统课程带来新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标本数字化、构建教学系统、引入AI导师等改革举措,提升解剖课教学效果,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大量投入,期望建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国家标准推动学科发展 [1][3][4][6] 分组1:解剖学现状与问题 - 解剖学是医学重要基础学科和医学生入门必修课,但长期面临“大体老师”紧缺、标本资源稀缺与自然损耗难题 [1] 分组2:交大医学院的改革举措 - 4年前萌发对人体陈列馆2500多个瓶装标本进行数字化建设构想,3年前开始首批400多个标本数字化工作,未来计划完成全部藏品数字化存档 [1][2] - 建成具有颅骨自主知识产权的“裸眼3D层次教学系统”,数据库涵盖22个解剖部位、990余层结构,二维效果可在线查看,裸眼3D效果需专用设备观察 [3] - 解剖课改革第二步是3D打印器官模型,学生可借回宿舍研究 [3] - 引入AI导师,研发全国首个“多模态智能导师”辅助教学系统,将传统解剖课堂升级为沉浸式智能学习空间 [4] 分组3:改革成效与学生反馈 - “裸眼3D层次教学系统”已运行3年,参与自主学习学生达2000余人,2024年全年平台预约人数接近万人次 [6] - 学生认为通过系统能更全面理解知识,学习过程更生动深刻,智能化学习方式超出想象 [4] - 新的裸眼3D系统和AI导师为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5] 分组4:后续投入与期望 - 交大医学院对“AI解剖课”投入巨大且后续还会增加投入,目前人体构造教学团队持续推进AI智能数字化教学改革,已获4项教学课题项目支持,发表3篇相关论文,但后期仍需大量投入 [6] - 希望早日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国家标准,促进解剖学学科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