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表现强劲,汽车产量达204.09万辆,占全国总产量756.1万辆的四分之一以上,显示出该区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集群的重要地位 [1]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三角地区同样领先,一季度产量达111.2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318.2万辆的三分之一以上,并通过深化区域协同,构建“4小时产业圈”,强化产业竞争力 [4][7][8] 长三角地区汽车产量概况 - 2025年1-3月,沪苏浙皖汽车产量分别为37.04万、52.16万、38.72万、76.17万辆,累计达204.09万辆 [1] - 全国每生产4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1] - 在2024年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份中,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均位列其中 [2][3] 主要省份及城市产业动态 - 安徽省:一季度汽车产量76.17万辆,超越广东省的66.51万辆,差距扩大至9.66万辆;产业优势源于集聚了奇瑞、江汽、蔚来、比亚迪合肥、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 [2] - 江苏省:拥有理想常州、常州比亚迪、悦达起亚等品牌,是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 [3] - 浙江省:得益于吉利、零跑等本土企业的有力支撑,发展势头强劲 [3] - 上海市: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等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3] - 合肥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超过上海、西安,目标是到2027年使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300万辆,产业集群营收突破7000亿元 [6] 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 - 2025年1-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车销量渗透率达41.2% [4] - 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一季度产量111.23万辆,占全国超三分之一 [4] - 外资持续加码投资,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地上海 [5] - 出口势头迅猛,例如宁波口岸前两个月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2.6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39% [5] 区域协同与产业链优势 - 长三角地区正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4小时产业圈”,以上海(芯片/智能网联)、江苏(动力电池)、浙江(一体化压铸)、安徽(整车制造)协同发展 [7][8] - 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汽车产业链企业超4000家,共同组成万亿元汽车产业版图 [7] - 通过行业协会倡议强化机制协同、深化产业链协同、加速技术创新,以巩固领先地位 [8]
竞速突围,长三角汽车产业如何领跑全国?
新华日报·2025-04-28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