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虎嗅·2025-04-28 13:55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 - 全国2868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5.9%,专业设置需重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 - 2024年全国新增1232个特设专业点,工学类占比58.2%,山东(125个)、河南、江苏、广东新增数量领先[6][8] - 特设专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如山东新增专业覆盖"十强优势产业"中的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领域[10][12] 专业设置改革试点进展 - 黑龙江等5省市试点打造172个跨校特色专业集群,陕西直接支撑重点产业的专业数量增长19%[16][17] - 重庆建立专业支撑度评估体系,黑龙江专业调整比例达29.3%,河南超常布局254个新兴交叉专业[17] - 教育部将全国推广专业匹配度提升工作,此前已通过政策文件强调区域适配度要求[18][19][20] 高校专业调整典型案例 - 北京交通大学新增11个特设专业居全国之首,临沂大学等地方高校新增8个专业并列第一[21][22] - 临沂大学71.9%专业为应用型,毕业生留本地率超3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23][24] - 职业院校先行示范: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重点产业100%匹配,建立精准对接机制[24][25][27] 新兴专业布局方向 - 陕西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7所高校首批设立,响应低空经济战略需求[15] - 四川大学首创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支撑碳中和目标及传统产业转型[15][6] - 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成为多省市重点布局方向,单省份新增数量最高达8个[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