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如何突破“用海打架”困局?
中国能源网·2025-04-28 14:47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海上风电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末 欧洲是先行者 1991年建成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场丹麦Vindeby项目 [2] -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07年首座1 5MW机组在渤海建成 2010年首个示范项目东海大桥102MW项目并网 [2] - 2021年江苏如东1100MW柔直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 2024年阳江三山岛2000MW项目获批 开创电网企业投资新模式 [2] 行业发展趋势 - 呈现规模化 深远海化 技术先进化趋势 单场装机从百兆瓦级向吉瓦级迈进 [3] - 开发区域从近海向深远海延伸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因远距离大容量优势成为主流选择 [3] - 阳江三山岛项目需建设±500千伏海上换流站 直流海底电缆超100公里 体现工程规模扩大特征 [3] 用海管理政策 - 自然资源部2024年12月印发《通知》 要求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管控 [1] - 明确空间布局要求 新增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或水深超30米海域 近岸区域需满足10千米离岸或10米水深条件 [5] - 鼓励"风电+"复合开发模式 通过养殖 光伏 制氢等提高海域利用率 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并加强生态监管 [6][7] 行业面临矛盾 - 空间布局矛盾:近海资源紧张与深远海开发成本高形成冲突 技术经济性压制企业投资意愿 [5] - 资源利用矛盾:单一功能用海效率低 但跨行业协调机制不完善 "风电+养殖"等新模式易引发权属争议 [6] - 审批效率矛盾:多部门审批流程冗长 需建立"一次性评估"机制 地方执行细则尚未完全落地 [6] - 生态保护矛盾:电缆敷设和风机建设干扰生态系统 需采取原地修复和低影响施工方式 [7] 发展建议 - 空间优化:推动多规合一 实施深远海专项补贴或海域使用金减免 [8] - 模式创新:成立海洋经济联合体 建立"风电+"示范应用基础 完善立体用海机制 [8] - 审批改革: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推行跨部门联合审批模式 [9] - 生态补偿:研究市场化赔偿机制 建立长期监测体系 采用卫星遥感与AI技术动态评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