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息披露现状 - 2024年是中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起点之年,2025年将是制度建设与市场准备的关键一年 [1] - A股和H股上市的58家中资银行中,超过半数披露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1] - 商业银行ESG报告披露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但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提高 [1] ESG信息披露面临的挑战 - 商业银行遇到的披露难题包括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多头监管和标准不统一、企业配合度低、数据可靠性不足 [1] - 社会对ESG的认知存在误区,过于关注经济收益而忽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2] - 金融机构及相关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ESG核算与披露标准,导致信息披露口径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2] - 银行面临多种标准、多头监管以及互操作性问题,尤其是跨境上市或在境内外不同交易所上市的银行主体 [3] - 中资金融机构需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等多重监管要求,存在多种标准和框架需要遵循 [3] 政策引导与第三方力量 - 从国家治理层面支持ESG信息披露,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银行形象提升至关重要 [3] - 政策层面需引导从半强制性要求向强制性要求过渡 [4] - 中小银行在碳测算等专业工作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成本较高,需借助第三方技术支持进行自愿信息披露 [4] - 银行需将信息披露转化为实际价值,落实到业务层面,为银行及其客户创造实际价值 [4]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将非财务信息转化为内部能够识别的授信指标、风险评价定价依据和模型,并融入相关业务 [5] - 推进气候风险披露需平衡"主动披露"与"被动披露"的关系,逐步提高强制性披露标准的要求 [5] - 需在"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之间找到平衡,明确披露重点内容,注重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 [5] - 需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有机结合 [5]
上市银行密集披露期来临,可持续信息披露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财经·2025-04-28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