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铜臭味,而不是金臭味或者银臭味?
搜狐财经·2025-04-28 19:27
货币材料演变 - 中国古代货币材料从贝壳演变为青铜、铁、白银和黄金,相关汉字多带"贝"或"金"字旁[1] - 铜在中国宋元明时期成为主要货币材料,因冶炼技术先进、储量丰富且耐储存[1] - 欧洲主要使用金币和白银作为货币材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1]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中国古代表现为铜币广泛流通而金银被收藏[1] 铜币的国际地位 - 宋元明时期中国铜币成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欧洲国家争相抢购[3] - 中世纪欧洲贫困导致金银短缺,铜币成为重要贸易结算工具[3] - 中国与印度等亚洲国家贸易顺差导致金银流入,加剧欧洲贵金属短缺[3] 贸易路线变革 -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切断亚欧陆上贸易路线,迫使欧洲转向海运[5] -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海上航线,建立殖民地贸易网络[5] - 海运发展加剧欧洲金银短缺问题,导致"银荒"危机[5] 货币创新与掠夺 - 中国北宋发行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元明推行纸币制度[7] - 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解决银荒,葡萄牙在非洲建立"黄金海岸"[7] - 葡萄牙从巴西掠走价值超6亿美元金银和3亿美元钻石[7] - 西班牙征服美洲帝国,掠走大量黄金白银[8] 白银开采与流通 - 西班牙16世纪末控制全球85%黄金开采量[11] - 1521-1544年西班牙年均从美洲运回4万千克贵金属[11] - 1545-1560年西班牙年均运回246吨白银和5.5吨黄金[11] - 波托西银矿发现后,1563-1783年产出4.5万吨纯银[13] - 16世纪美洲白银产量占全球75%,17世纪达87%[13] - 16世纪中叶后美洲年均流入欧洲白银达50万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