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米价连续6个月创新高,超市限购飞去邻国“背米”?21记者实地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28 20:24

日本大米价格暴涨现状 - 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4220日元(约214.12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超两倍[1][2] - 米价已连续16周创新高,同比暴涨92.1%,创1971年以来最大涨幅[2][11] - 多家超市实施限购措施(每家1-2袋),部分门店货架出现"空空如也"现象[1][2] - 2公斤装大米价格达2080-2480日元(约107.72-128.44元人民币),单价较5公斤装更高[3] 政府干预措施及效果 - 3月投放21万吨储备米,4月启动第三批10万吨投放,计划7月前每月持续投放[6] - 截至3月30日零售商储备米流通量仅426吨,占首批投放量的0.3%[7] - 农林水产省承认投放效果不佳,称流通环节存在销售合同、包装、物流等瓶颈[7] - 专家认为21万吨储备米规模不足以覆盖供需缺口,零售终端铺货不足[7] 价格上涨根本原因 - 2023年实际产量661万吨,需求705万吨,出现44万吨供需缺口[8] - 政府设定669万吨生产目标低于实际需求,且未预见餐饮复苏和游客增加带来的25万吨额外需求[8] - "减反政策"导致产量逐年减少,稻米品种培育停滞加剧供应脆弱性[8] - 市场投机行为存在但影响有限,核心矛盾仍在供需基本面[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韩国、印度、泰国等海外市场"海淘"大米[4] - 韩国20公斤大米均价约285元人民币,仅为日本价格1/3[4] - 韩国3月大米出口检疫量达1250公斤,同比激增78倍[5] - 日本机场加强检疫提醒,要求携带大米入境需许可[5] 经济影响 - 大米作为必需品价格暴涨抑制消费恢复,影响经济复苏[11] - 餐饮业成本压力可能抑制人力成本提升,削弱加薪势头[11] - 核心CPI同比上升3.2%,连续43个月上涨[11] - 实际工资同比下降1.2%,连续两个月负增长[11]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食品价格对通胀影响加大,可能促使央行继续加息[12] - 市场分析认为大米涨价是推高通胀主因,但美国关税政策使加息路径复杂化[12] - 野村证券将2024-2027年加息预期从两次下调至一次,预计2026年1月加息[12] - 美国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Q3日本GDP环比增长"接近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