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格局变化 - 一季度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部分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回升,如张坤重回"600+"亿元阵营 [1] -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减少40% [1] - 新晋百亿基金经理如鹏华基金闫思倩、永赢基金张璐凭借高收益产品规模暴增,分别达163.37亿元和122亿元 [2][3] 头部基金经理现状 - 目前仅剩3位"400亿级"基金经理:张坤(600+亿元)、刘彦春(410.2亿元)、葛兰(404.47亿元) [2] - 头部阵营门槛显著降低,2023年一季度排名第十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399.86亿元如今可排第4位 [4] - 张坤管理规模较巅峰时期1344.78亿元缩减55%,刘彦春和葛兰较千亿峰值减少超60% [4] 规模下滑原因 - 业绩表现是主因,前十强基金经理管理的56只产品中超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10只产品规模腰斩 [5] - 行业"去明星化"战略推进,葛兰卸任产品导致规模减少百亿元,谢治宇卸任近200亿元规模产品 [5] - 人才流动加剧,如华商基金周海栋离职前管理规模293.47亿元,景顺长城鲍无可被传离职 [6] 基金公司分布 - 百亿级基金经理分属33家基金公司,广发基金以8位居首(刘格菘、傅友兴等),易方达和中欧各有7位(张坤、葛兰等) [3] - 12家公司仅有1位百亿基金经理,7家公司拥有5位及以上百亿基金经理 [3] 后市观点 - 张坤认为地产下行影响接近尾声,关注商业模式优秀、竞争格局改善的企业 [7] - 谢治宇看好科技赛道,强调智能驾驶和AI眼镜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8] - 周蔚文加码人工智能产业链(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并增持低估值保险头部企业 [8][9]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最新百亿主动阵营仅剩87人
第一财经·2025-04-28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