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共4章31条,包括总则、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附则,旨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1] - 草案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规划建议、编制、审查批准等制度安排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3] - 草案明确国家发展规划由国务院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并规定规划内容、编制原则、审议批准程序等 [3] 立法背景与必要性 -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 [2] - 立法旨在解决规划体系不统一、目标与政策工具不协调等问题,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和保障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 [1][3] - 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世界各国借鉴的重要内容 [3] 规划体系协调与政策协同 - 草案确立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地位,同时为其他规划留有制度空间,保持规划体系内部协调统一 [1] - 强化财政政策对规划的保障作用,中央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工程项目 [6] - 强化金融政策对规划的支撑作用,货币政策取向需考虑规划目标和经济发展形势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实施稳就业稳经济举措,推动5万亿元投资资金等政策在二季度落地 [7] 规划实施与监督机制 - 草案规定国务院组织实施规划,主管部门拟订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具体工作安排 [7] - 完善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制度和监督机制,纳入问责条款增强执行刚性 [7][8] - 立法有助于减少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 [8] 规划编制原则与要求 - 编制规划需统筹考虑要素支撑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财政承受能力和重大风险防范等因素 [6] - 加强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对重大政策举措、工程项目等进行多角度论证和多方案比选 [6] - 强化规划对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引导约束作用 [6]
政在发声丨国家发展规划迎来专门立法: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28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