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36氪·2025-04-29 08:06

需求洞察方法论 - 传统需求调研假设存在客观可测的隐性需求集合 通过街头访谈 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但这种方法容易陷入无止境的细节描绘而忽略真正迫切的需求 [2][5] - 本质主义思维认为需求是固有属性 可通过形式化方法发掘 但现实中需求由特定行为序列触发 需要创造性构建情境来催生 [5][6] - 主动展现世界观或产品构想能激发客户具象化需求 如同非牛顿流体遇力变硬 在未受刺激前需求处于混沌状态 [3] 序列思维应用 - 需求产生于情境而非孤立存在 关键在于构建能激发目标客户反应的言行序列 刻意保持客观反而会削弱观察效力 [4][5] - 通过试错成为能创造需求的人 需观察并复现情绪震颤 如新餐厅体验中的文化密码与情感交织 这些感受可转化为设计LOGO或撰写文章的灵感 [7] - 语言模型训练是序列思维的隐喻 通过生成序列学习隐性模式 在特定语境下调用 人类同理 但作为持续训练的模型能不断产生新响应 [7] 产品开发范式 - 主流方法论聚焦客户客观需求 认为产品是雇佣来完成特定任务的工具 但客户通常无法明确表达需求清单 [1][2] - 老练的创始人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 勾勒客户立体画像 包括日常行为细节 但过度追求客观性可能导致核心需求迷失 [2][3] - 开发过程如同学步 需经历笨拙尝试与跌倒 最终掌握微动态调节能力 无需思考即可做出响应 这是做出别人想要东西的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