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钟寰平:以法治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报·2025-04-29 09:14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核心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共分五编(总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责任和附则),包含1188条,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 - 法典编纂是党中央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旨在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增进民生福祉 [1] - 我国现有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包含30多部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为法典编纂奠定基础 [1] 法典编纂的必要性与模式 - 现行分散立法模式存在规范性文件繁冗掣肘、法律元素不一致等问题,需通过法典化实现体系整合 [2] - 编纂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对30多部现行法律分情况处理,突出系统保护理念而非单一要素保护 [2] - 非简单法律汇编,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整合与创新,增强系统性、协同性和时效性 [2] 法典内容架构与创新 - 将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污染防治法律全部纳入法典,按新形势修订 [3] - 纳入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领域制度,包括流域、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及循环经济、节能等要旨 [3] - 增设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原则性规定,保持法典开放性和前瞻性 [3] 法典的战略意义 - 体系化确认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2] - 为"中国之治"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