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以“先立后破”思路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相兼容
中国经营报·2025-04-29 18:59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总体战略 - 采用“先立后破”思路减缓绿色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线并行[2] -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3] - 绿色转型绝非“零和博弈”,传统产业退出带来的经济摩擦需通过绿色产业扩张对冲,新质生产力是破解矛盾的关键[4] 重点行业突破与成就 - 以新能源汽车、电力市场化改革等重点行业率先突破,有效兼顾绿色转型和经济增长双目标[2]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使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4] - 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74.4%,2025年第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时,首次超过火电装机[5] 市场化碳治理手段 - 市场化碳治理手段将逐步取代数量化碳治理手段,通过碳定价、碳交易市场建设和碳税等举措激励企业减排[5] - 建立制度化、市场化的碳交易市场是重塑经济循环机制、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5] - 借鉴国际治理经验,包括强制补偿机制、自愿减排机制、市场引导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5] 能源体系转型路径 - 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全新能源系统,在全社会经济系统推动电气化改革[6] - “十四五”期间形成新型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十五五”开始逐步形成对化石能源的存量替代[6] - 未来4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时能源消耗仍将继续增长,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结构必须迎来大幅改变[6] 产业转型与区域平衡 - 传统高碳产业退出需通过能源转型牵引的生产方式改造,碳达峰前绿色能源与传统能源将“平分秋色”[7] - 通过绿色能源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新型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增量”增长[7] - 考虑地区差异,传统高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与现代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在绿色转型路径中有先后之分,需实现地区间能源动态平衡及产业转移[7] 产业轮动与政策支持 - 推进绿色产业转型需高碳产业退出和低碳产业培育同时进行,采取轻重缓急策略,不能搞“一刀切”[8] - 以政策支持激励低碳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培训,减小产业转移阻力,促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8]